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754
中新社北京10月26日电 题:跨境电商行业正兴 华人业者看好中国产业链
中新社记者 门睿
“即使从全球市场角度看,在大众消费品领域,来自中国的产品仍然是无可替代的角色。这一现状在未来的5至10年都无法被替代和改变。”美中电商贸易协会执行会长、风雷集团执行总裁王明明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自参与创办跨境物流公司起,王明明深耕跨境电商行业14年,在她看来,当前跨境电商行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就中国市场而言,跨境电商的主要参与者已经从消费者转变为商家与电商平台。这背后既体现了“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过程中,中国产品与日俱增的市场竞争力,也体现了中国品牌勇于“出海”的决心。
2010年,在美国留学的王明明留意到中国“海淘客”群体的崛起及其背后的跨境物流市场,参与创办了风雷速递公司。她表示,当时的“海淘客”群体对海外的品牌化商品需求旺盛,将之视为“高品质”“有格调”的象征。
2015年,王明明开始利用综合保税区的集货仓建设仓配中心,接收来自中国的商品,为美国消费者提供“海淘”中国商品的物流服务。谈及业务转向,王明明表示,中国消费品的国际竞争力日渐增强,在海外吸引诸多忠实消费者,商品流向发生了变化,带动物流解决方案从“单行线”变成“双车道”。
“当时,中国产品虽然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但品牌化的缺失也压缩了商家的获利空间。”王明明表示,这一情况近年来有了明显改善。随着日渐深入参与海外市场竞争,中国商家与电商平台开始加强“品牌化”与“本土化”建设。诸多商家单独创设海外品牌,打造更符合当地消费者偏好的品牌形象,电商平台“出海”时也着重贴近海外用户习惯,在消减文化折扣的同时,提高自身品牌辨识度。
在王明明看来,打造本土品牌的同时,中国商品产业链也在不断优化。她举例称,在福建,鞋服产业聚集趋势明显,从铆钉、皮料等原料到模具、设备等加工环节都能在一个小村庄中完成。“这样极致紧凑的生产链节省了许多中间环节产生的成本,不仅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是跨境电商行业的革新方向。”
王明明表示,由于消费者与生产地距离遥远,跨境电商中的“去中间化”始终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发力点。“无论是从‘工厂’直通消费者,还是‘小单快返’模式下减轻库存压力,抑或是拆解生产环节重新布局,其核心都在于尽可能提高订单响应速度,改善跨境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在王明明看来,中国成熟的产业链在这一发展趋势中具有明显优势。她介绍称,在其公司云端平台的近80万个注册用户中,绝大部分是商家用户,消费者用户的比例正逐年下降。“这背后是正在崛起的中国品牌,它们正在借助新兴的技术手段,突破传统贸易模式,让更多海外消费者看到中国产品,感受到中国质量。”王明明说。(完) 【编辑:邵婉云】 新闻结尾
想知道黄冈网站推广软件费用是多少?看这里,轻松掌握预算!的相关文章
“乡愁湘韵”湖南省摄影艺术展览开展 展现“湘戏”精彩的相关文章
吴越谈曾祖吴昌硕:艺术“大写意”何以融通中外?
福建省南平市崇阳溪漫游道开通 串联武夷山多个自然与人文地标景观
雪山下的非遗——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萨尔谐钦
中国驻冰岛使馆提醒赴冰岛中国公民注意旅游安全
2024国庆档新片票房破4亿
山东打造“创业齐鲁”品牌 扶持创业30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