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369
央视网消息:国家文物局9日发布,意大利返还的56件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本次返还是在中意两国政府关于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双边协定框架下开展的一次成功合作。
2022年10月和2024年4月,意大利文物宪兵分别向我国通报3件和53件其查获的疑似中国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根据专家鉴定和法律研判结果,向意方提供了翔实的鉴定意见和法律依据报告,并通过外交渠道向意大利政府正式提出返还要求,意方做出返还上述56件文物艺术品的决定。
据专家介绍,该批文物艺术品主要应为我国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涵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以及马厂类型,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直接物质资料,汉代、唐代陶俑和元代陶兽提供了当时社会安定富足与开放包容的实物见证。
文物保护法修订 加强文物追索返还国际合作
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在助力海外流失文物回国方面,这次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提供了哪些保障?
据介绍, 海外文物回归主要有三大渠道:购回、捐回、追索。这次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新增了对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还的条款,即国家加强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国际合作。对于因被盗、非法出境等流失境外的文物保留收回的权利,且该权利不受时效限制。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霍政欣称:“总体上来看,依据国际法和国内法依法展开追索,那么是目前来看最为有效、同时也是成本最小的一种追索方式,也是今后中国实现文物回家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这个条款的制定,也是我们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强涉外领域立法的一个重要体现。”
今年初,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流失的西周丰邢叔簋。1月28日,文物在专人护送下搭乘航班安全运抵北京,结束其40年的海外漂泊历程,重回祖国怀抱。经组织专家实物鉴定,并与历史档案照片、拓片资料反复比对核验,综合判定,该簋是丰邢叔簋原器,为一级文物。
2023年10月25日,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接收澳方向中国返还的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一件古生物化石。其中部分为澳方在海关入境环节截获,另有部分为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和澳大利亚友人捐赠。
此外,“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追索案”也曾轰动一时。这是中国民间通过民事诉讼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开创性案例。1995年被盗的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2015年在匈牙利被发现,随后中国村民在荷兰和中国提起诉讼,尽管荷兰法院以诉讼主体资格问题驳回了起诉,但此案例开启了中国民间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新途径。
如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的文物追索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关注海外流失文物的返还问题。2019年,国家文物局还专门成立了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截至目前,中国已与秘鲁、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美国、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建立了防止文物盗窃、盗掘及非法出境的政府间合作框架,成功促成了43批次、19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中美两国政府已第三次续签“关于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有效期再度顺延五年。 【编辑:梁异】 新闻结尾
干逼软件:职场新宠,解锁高效工作的无限可能的相关文章
【清澈的爱】习言道|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相关文章
甘肃静宁:“百果”参展 “苹”分秋色
巴黎奥运花样游泳金牌“姐妹花”入读港教大 与师生分享追梦之路
人民论坛网评|以奋斗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身边的变化)浙江改革观察:县域如何探索知识产权纠纷“新解法”?
前三季度南昌昌北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61.7%
新疆克孜勒苏州乌恰县发生3.8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走进民企看发展 | “长期主义者”刘永好:企业如何穿越周期
助推动漫IP产业化 “湾创力”动漫授权大会在穗举行
受权发布丨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欧盟需要与中国继续谈判” 西班牙高官敦促欧盟避免保护主义升级
古镇重阳跨国情浓 老外夫妻的中国文化初体验
香港公布国庆烟花汇演详情 将首次加入无人机表演